极目新闻记者 张渊
通讯员 田厚礼 郑华 冯波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“乡村学校需要我,我要让乡村的孩子走出大山。”湖北十堰市茅箭区大川学校数学老师胡文学,先后在大川镇唐家、浪溪、段家等村小任教,2002年9月撤销教学点后便一直在大川学校工作。从懵懂少年到年过半百,有着39年从教经历的他,始终坚守在乡村教育一线,任劳任怨,默默无闻。
上课时的胡文学
15岁初登讲台“救急”
胡文学出生于十堰市茅箭区大川镇浪溪村,1984年10月初中毕业后,当时的邻村唐家小学教办主任找到胡文学,恳求他到唐家小学救个“急”。由于唐家村地处偏僻,村办小学更是留不住教师,为了补教师的缺口,初中毕业的胡文学受邀当起了临时代课教师。跨进了唐家小学的大门,迎接他的是30多名学生和一排砖木结构的校舍。
初登讲台时,胡文学15岁。望着班上部分个头跟自己差不多的学生,他有些怯场了。第一节课是红着脸上的,那时班上有的学生跟自己头几天还在一起玩游戏,突然间他站在讲台,他们坐在台下,觉得不好意思……胡文学笑着说,初登讲台的他是不自信的。后来,他跟老教师学习教学技艺,学会把握教学难点,一年后,站在讲台上他再去看学生时,心境完全发生了改变。
“当我有能力上好一堂课,去传授数学知识后,我看到的是一双双渴望的眼神。那一刻我深刻地感受到我是被伙伴们需要的老师,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的光荣……”胡文学暗暗下定决心为了家长孩子们的成长教好书。从此以后,无论严寒,还是酷暑,他每天早早起床,备课、上课,成了名副其实的“孩子王”。
1987年暑假,胡文学18岁。由于当时民办教师的工资不高,每月仅有100多块钱。看到村里年轻人一个个都外出挣了许多钱,父亲胡有文看在眼里,急在心里,就委托亲戚给胡文学在东风40厂找了一份工作。
“在村里当一个民办教师,有啥出路?每月工资那么一点儿,以后怎么养家糊口?”父亲胡有文苦口婆心地劝说着。
“我走了,村里的学校就缺一个老师,到哪里找?”胡文学对父亲说,“再说我刚熟悉学校生活,也热爱教育。看到孩子们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神,我舍不得他们,我必须得回学校,带他们走出大山……”
不顾家人的劝说,胡文学毅然放弃优越的工作机会,选择留在唐家村小学。
胡老师在认真备课
唐家村小学坐落于茅箭区大川镇西南方向,距离十堰主城区14公里,离胡文学的家有16公里。大川镇虽然是离中心城区最近的乡镇,可是入镇的道路却极为崎岖,每到冬天,大雪封路是常有的事。
“再大的雨雪天气也不能耽误教学,遇到天气不好,就在周日提前赶到学校。若大雪封山,就是走路也要按时赶到学校。”胡文学介绍,住进城区后,他靠挤公交车上下学,虽然不方便,但从来没有因大雪封路而迟到过。35年从未迟到的他,却因放学后给学生补课,经常忘了时间,误了回家的末班车。有时候他在学校集体宿舍住一宿,有时候能蹭到同事的车,蹭不到车他就步行走回家。“从学校走回家需要3小时,下雪天需要4小时。”胡文学说。
路途的艰难,没有动摇胡文学的初心,他说:“我选择的不是学校的条件,而是一种职业,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。乡村教育也是党的事业,总得有人去挑起担子,我既然做了选择,就无怨无悔。”
胡文学和青年教师交流研讨
每天布置“一面纸”作业
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,越来越多的乡村学生流入城市。乡村学校如何留住学生?这是摆在胡文学面前的一大难题。
从初中毕业生到华中师范大学专科生,在攀登学历的道路上,10余年的寒暑假及节假日,他都在提升自我进修学习中度过,他说:“我起点低,一定要加强自身能力的提升,才对得起学生,对得起教学岗位。”
提升自己,以人格魅力和一流教学感染学生是他想得最多,也付出最多的具体实践。胡文学深知,“欲给学生一瓢水,自己得成为一条河。”为了弥补学历层次的不足,适应村办小学复式班教学,胡文学从跨入教师行列的第一天起,就一直都在不断学习,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,提升自身的素质。
从1986年至1996年,胡文学分别考取了原十堰教育学院举办的中师班、华中师范大学大专函授班,学制都是3年,学习方式分为日常自学及寒暑假集中面授学习。函授学习之余,他不仅积极参加市、区教育局举办的各类培训,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,还自学了教育学、教育心理学等与教学有关的各种书籍,不断钻研。近10年来,每年的网络研修他总是以较高的成绩完成研修学习,多次获得“优秀学员”荣誉称号。
“我自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学历,而是为了能够用愉悦的教学让孩子们学习知识,帮助他们用知识改变命运,走出大山,走进城市,努力成为对社会的栋梁之材。”胡文学说,通过系统自学,他逐渐学会把备课和个人进修相结合,不断吸取新知识,提高自己的业务理论和对实际问题的理解能力。
胡老师和孩子们在劳动基地采蔬菜
1992年,胡文学经过多年的努力,通过“民转公”教师资格考试,正式成为一名公办教师,这让胡文学更沉下心来,决定为乡村教育事业干出自己的一片天地。
至此,胡文学更加努力,在教学工作中大胆尝试,探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数学教学方法。胡文学说:“数学教学重在建模,这样可以由抽象变直观。老师教得方便,学生看得明白。”为了上好每一堂通俗易懂的数学课,在课堂教学上,他大胆创新,紧跟时代脚步,乘着课改东风大胆创新,针对学生不同的情况,对他们进行发散思维及能力的培养。
长期的一线教学工作,使他练就了过硬的教学基本功,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,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。他的课学生爱听、乐听。在抓好教学的同时,他处处以身作则,注重自己的榜样力量,主动讲公开课、示范课、研讨课,多次承担区级研讨课,受到同行赞扬。
更难能可贵的是,他每天给学生布置“一面纸”的数学作业,这面纸的作业,是胡老师结合乡村学生实际而精心设计的。到了学期结束,他就会把平时设计的作业装订成册。“配套的数学作业,我们乡村学生‘吃不消’,设计符合乡村学生实际的作业,才能真正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。”胡文学说。
经历十几年的大胆尝试,胡老师设计的“数学作业本”一册又一册,这让乡村的学生们很受益。通过不断努力,他所带班级数学成绩在全区调研检测中多次名列前茅。胡文学先后被评为市级、区级骨干教师,多次被区教育局评为优秀教师、师德标兵、优秀班主任等。
胡文学老师暑期家访
和孩子同一天报到农村学校
对于所谓的“差生”,他认为首要的不是补“学习”而是补“信心”。有个叫小浩的同学,曾经一度自暴自弃,他通过多次走访,了解到该生因父亲亡故性情改变,于是他联系其亲人共同关心朱浩的学习与生活,慢慢地小浩从阴影中走出,成功地升入理想中学……如今,他成为大川镇政府的一名干部,用自己的知识和才干在开创大川乡村振兴事业新局面。
学生小玲,成绩很好,考上十堰某省重点高中后因家境贫寒想辍学外出打工。“能上省重点高中的都不是一般的学生,不继续上学很可惜!”了解这个情况后,他立即家访与小玲谈心,劝她用知识改变命运。如今,小玲已大学毕业,并在武汉开了自己的心理咨询公司,从事自己所喜爱的事业。
学生小志存在智力障碍,因家庭原因没有上特殊学校。因学习能力较差,胡老师就常常把他带在身边,一点点地“争取”。“写名字,我教了一个星期,我知道我们共同的修炼。他的人生没有选择,我们必须选择他。”就这样,小志在胡老师的身边一待就是七年,与胡老师感情最深。“学校建立了劳动教育基地,给老师们每人分了一块,只有我那块不用操心禾苗干枯,小志天天抢着帮我浇水。”
对于偏科的孩子,胡老师经常放弃午休时间,给学生补课,找学生谈心,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;与家长沟通,了解学生家庭状况,耐心细致地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。三十多年来,类似小浩、小玲这类的学生在他的关注之下,有的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了大山,走进了城市,有的出去后又回到大川,和胡老师一样守望着山里的人们。
胡文学老师和同事利用暑假义务巡河
“山里的孩子不容易,让孩子们走出大山,去看看外面的世界!”这是胡文学一直坚守的梦想。
当他帮助别人的孩子走出大山时,却选择了让自己的孩子走进大山。2003年,通过多年奋斗,胡文学终于从农村搬到城区,在城区拥有了自己的小家。他的孩子也刚好到了上小学年龄,然而当年9月开学,大川学校的老师们惊奇地发现,胡文学带着孩子来到学校,他报到上班,孩子报到上小学一年级。
“这个举动,实在太让人不解了,多少农村的孩子往城里挤,可是胡老师却带着孩子来到农村学校。这一方面是他对乡村教育的自信与坚守,另一方面是他大公无私,为兼顾家庭与工作的不得已之举,实在令人敬佩。” 面对胡文学当年的举动,大川学校校长胡红伟既感动,又极为理解。如今,胡文学的孩子已经考上心仪的大学。胡文学说:“通过我的孩子,证明山里的教育并不比城市差。”
多年来,胡文学老师以朴实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着孩子们,用孜孜不倦的奉献精神打动着孩子们,也赢得了孩子们的爱戴。学生们都自豪地说:“我们的胡老师是最棒的!”面对学生的喜爱,胡文学说:“是党和国家给了我这么好的工作机会,我一定要倍加珍惜,以感恩之心回报社会,让更多的山里娃成为有用人才。”
三十余载耕耘路,一片丹心苗欢颜。2016年9月,胡文学被教育部、人社部联合授予首批“乡村教育工作30年”荣誉称号。面对荣誉,如今55岁的他并没有停止与满足,依然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每天与大川学校的孩子们在一起。他说:“是乡村学校给了我人生的支点,也圆了自己未圆的梦。我要为山区的孩子们开一扇窗,让孩子们去探索、去发现未知的新世界。”
(来源:极目新闻)
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“极目新闻”客户端,未经授权请勿转载,欢迎提供新闻线索,一经采纳即付报酬。
标签: